城市是社會文明的集中體現,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載體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為人民,提高城市規劃、建設、治理水平,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,實施城市更新行動,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,打造宜居、韌性、智慧城市。
德才股份以人民福祉為中心,聚焦“惠民生、增活力、提品質、強支撐”,從構建城市生態平衡的角度出發,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模式。
老舊小區改造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,更是引領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。
萊西市老舊小區改造前后對比
德才股份擁有覆蓋老舊小區改造各個領域的全建筑產業鏈資質,參與了青島市、濟南市等城市多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,承接的膠州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是國家住建部認可的樣板工程。
公司參與張村河配套初中、中韓街道李家下莊社區村莊改造安置區建設等多個城中村改造項目。其中張村河配套初中設計辦學規模為30班,建成后可為張村河沿岸適齡孩子提供初中優質教育學位1500個。
聚焦低效片區開發、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等領域,推動區域功能轉換、活力提升,讓群眾生活得更方便、更舒心、更美好。
項目部對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項目的主體結構、平面布局、材料、構造、重要歷史人文事件痕跡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調研,為每個建筑單體編制價值要素手冊,科學制定修復方案,力求煥新老青島里院的風采。
上新街在保留、提升傳統風貌建筑原址的基礎上,圍繞“國潮復興、景園印象、文藝新聲”三個文化符號,打造沉浸體驗式藝術商業街區。
中山路不僅是商業中心,也是青島的一張文化名片。它不僅展示了青島的過去,也是城市現代化的象征。德才股份中山路沿街兩側外立面整治工程、地下管網及道路提升項目煥新中山路,用嶄新的面貌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。
120余年風雨,致使圣心修道院舊址主體及裝飾面層存在較多質量和使用安全問題。德才股份通過BIM和三維掃描等數字技術應用,實現了從設計到施工的全數字化EPC項目管理,高質量完成整體修繕。
擦亮“渭塘珍珠”品牌文化名片,加強對渭塘老街街區、糧倉群的保護傳承和提升,推動文旅融合發展。整體設計以珍珠文化為核心,主題藝術雕塑、造型樹池坐凳等景觀元素如粒粒珍珠散落玉盤。
持續助力城市河湖精細化管理,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,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。
張村河(嶗山段一期)綜合治理工程河道長約4000米,寬度150-480米不等,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河道清淤以及過河段綜合管廊建設等。
該工程以“一帶、兩軸、三區、十景”為基本格局,由園區漫步線路、健康運動線路、水景觀光線路串聯月湖十景,從公園界面重塑、道路體系梳理、生態恢復、公園內園林建筑修繕、完善配套設施等方面全方位、多元化改造提升。
提高城市的服務功能,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商業活動的需要,提高城市形象的同時,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,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。
重慶高架路承擔著青島東岸城區進出通道和城區內快速通道功能,項目建成后,不僅可以完善東岸城區快速路網,提高沿線區域出行效率,同時將有效緩解城市南北通道交通壓力。
項目部克服周邊環境復雜(涉地鐵、涉高速、涉河、涉220千伏高壓線、涉拆遷等)、工期緊、冬雨季施工等不利因素情況下,精心組織、晝夜奮戰,較計劃提前兩個月正式通車,長期困擾城市品質提升的重大難題得以解決。
青島博物館是新館新建與舊館修繕的綜合性項目。新館建成后,青島市博物館總建筑面積將達到約8萬余平方米,成為歷史性特大型博物館,是關系到居民科教文衛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。
城市更新是事關群眾利益的民生工程,也是改善城市形象、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。公司持續開拓“城市更新”與“城市配套”類項目,聚焦老舊小區改造、歷史風貌建筑保護修繕、低效片區(園區)開發建設、城中村改造與保障性住房建設、市政基礎設施(道路橋梁、地下綜合管廊、生態基礎設施等)、公共交通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設施(“平急兩用”、科教文衛等)等工程領域,提升城市品位,滿足群眾品質化、多元化的需求,釋放城市高質量發展新動能。